評論:推動創投上市需多方合力營造良好環境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多年來,內地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私下對于創投公司上市討論一直不斷,甚至在一些重大場合上,頭部機構創始人也多次呼吁,為優秀的創投機構打通上市之路。事實上,確實有不少創投機構非常期待登陸A股市場,最直接的初衷就是通過上市擴充資本金。更重要的是,從二級市場獲取的資金屬于長線資金,是創投機構心心念念的“長錢”。
按照業內主流說法,創投機構上市有利于激勵團隊,有利于企業規范化發展,有利于豐富公司的交易方式,有利于行業更加健康、可持續等等。但與此同時,對創投機構而言,上市是一把“雙刃劍”,劍的另一面是,二級市場上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與私募行業的特殊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創投機構很難精準地向公眾披露每一筆資金的投向,信息披露的時點可能會對投資節奏帶來一些影響等等。
實際上,有不少機構認為,一旦變成公眾公司后,所有的事情都會暴露在公眾眼皮底下,無論是對被投企業還是創投機構而言都是一種壓力。創投機構上市之后,將要比上市之前更加透明,這考驗了機構的規范治理能力。同時,從監管角度看,確實需要適合創投行業發展規律的配套監管措施,來規范和約束上市的創投機構在二級市場上的行為,并正向引導資金真正流向實體企業。
還有一個核心問題是,從目前已上市的國內外VC/PE機構看,并沒有太多數據表明上市機構比未上市的更優秀。數據公司Pitchbook研究了美國四家最大的上市PE機構和四家最大的未上市PE機構,得出的結論是:相對于未上市PE機構,上市PE機構出于股東回報壓力的增大,會更加瘋狂地加大融資力度,以期獲得更多的管理費收入以及潛在的業績分成。但從長期業績看,上市和非上市PE機構的表現其實相差無幾。差別僅在于,上市PE機構在獲取快速回報方面更勝一籌,而未上市PE機構的回報周期要更長一些。
從當前內地創投機構的業績水平、規范程度、投資風險、行業的治理水平,以及相關配套監管措施等方面看,都還沒為創投上市做好充足的準備。但從市場化和全市場注冊制深入推進的角度看,符合條件的企業都應該有平等的上市機會。因此,唯有創投機構不斷提高自身的投資能力和治理水平、有關方面創造更適宜的監管環境、各類投資主體不斷增強自己的投資和風險識別能力,多方合力之下才能為創投機構上市創造良好的環境。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 01-15新希望服務遞表港交所,2020前三季度凈利潤人民幣7940萬元
- 03-09喜馬拉雅FM再傳IPO 回應稱目前未有明確上市計劃
- 02-17極兔不想成為字節跳動的“菜鳥”,而是想做中國版UPS
- 03-08VSPN否認赴美上市傳聞 應書嶺和他的“英雄”們資本夢難圓
- 05-27京東物流香港IPO定價在每股40.36港元
- 02-07快狗打車通過港交所聆訊:內地第二大線上同城物流平臺,毛利率提升至36%
- 03-06知乎提交IPO申請:2020年總營收13.52億元 凈虧損5.18 億元
- 08-09報道稱網易云音樂推遲在港上市 此前已通過港交所聆訊
- 03-05消息稱知乎計劃赴美IPO 融資額10億美元
- 03-07兒童游戲公司Roblox(RBLX.US)重啟美股上市計劃 一級市場估值已達295億美元!
閱讀排行
推薦教程
- 05-31評論:推動創投上市需多方合力營造良好環境
- 05-31境外市場迎創投機構上市大年:今年至少5家 體量都不小
- 05-30公司傳遞錯誤業績指引致高瓴等機構定增“被套”?用友網絡否認
- 05-30EV SPAC正面臨新的監管障礙
- 05-30全球首款AMD“Mendocino”掌機即將發布 1888元起
- 05-30“用工荒”下機器人涌入工廠 美國一季度機器人訂單飆升40%
- 05-30傳奇投資者比爾米勒:巴菲特對比特幣有偏見,他和芒格已不習慣新事物
- 05-30電商三巨頭策略生變:增速全員放緩,降本才是主旋律?
- 05-30Bungie 將助索尼成立新部門,專注于內購和長期服務型游戲的運營
- 05-30小冰公司宣布成立游戲工作室將推動NPC向情感人工智能方向演進